4个国家级平台
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2年11月“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国科发基[2022]330号)。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镍钴资源与高品质原材料自主保障,围绕“资源增储—高效综合利用—高质原材料”任务链,在四个研究方向进行攻关:(1)镍钴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勘查及采选;(2)镍钴金属低碳高效冶金;(3)伴生铂族金属高效富集提纯;(4)高纯化及高质化镍钴铂族金属基础原材料开发。实验室依托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建,具有60年科技联合创新的技术积淀,形成了地采选冶材全产业链综合研发优势。
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2023年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自成立以来,注重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完善科研平台建设,致力于公司工艺改进、装备水平及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是对中心长期以来在工业设计领域所取得成绩的高度认可,将为集团公司设计力量提升、资源高效整合、专业技术发展、服务能力建设等多方面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契机。
设计赋能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将以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为契机,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工业设计的创新引领作用,为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1个院士工作站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
1个博士工作站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2年甘肃省人社厅批复组建,依托单位金川集团。主要目标是与高校联合培养高端人才。博士后工作站成立以来,已有20余名博士出站。
10个省级研发平台
金川硫化铜镍矿--甘肃金川野外基地
2011年由国土资源部批复组建,金川野外站类别为综合类(地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野外站编号36。金川野外站以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重点,开展7个方面的研究:低品位矿安全高效经济开采综合技术研究;深井开采岩石力学与巷道支护工程研究;深井开采岩层变形控制及地表岩移的立体动态监测研究;矿区深边部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研究;硫化铜镍矿床岩浆通道成岩成矿规律及深边部找矿研究;矿山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低品位及难选冶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甘肃省复杂难采地下矿山深部安全开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2011年由甘肃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组建,依托单位为金川集团。主要研究领域为岩石力学、巷道支护、胶结充填、工业废料资源化、胶结充填半工业试验研究。
甘肃省镍钴铜及贵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有色金属冶炼渣资源再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批准,依托单位为金川集团。研究领域为镍冶炼渣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开展应用基础、竞争前共性技术和工程化应用技术研究,解决镍冶炼渣源头减排与消纳处置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资源综合利用(有色金属选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技术中心
甘肃省战略金属绿色智能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甘肃省战略金属绿色智能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是在原有“甘肃省镍铜钴难选贫矿及尾矿资源化再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调配优势资源力量,整合环保科技、采矿充填、矿冶数智等团队和相关科研平台改建而成,2023年12月份甘肃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建设。中心以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为己任,立足我省镍钴等战略金属产业升级的技术需求,对标世界先进水平,针对镍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矿山安全、流程数智化升级方面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研究,攻克全尾砂固废膏体充填、高盐废水利用等关键技术,凝聚行业优势科技资源和一流人才团队,支持我省镍钴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镍钴新材料创新中心
2017年由甘肃省工信委批复组建,依托单位金川集团。主要研究领域是高端镍钴基础材料、镍钴合金材料的开发,镍钴冶金新工艺、新装备开发,兼顾科技成果产业孵化或工程化推广应用工作。
甘肃省镍钴新材料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
甘肃省镍钴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17年经甘肃省科学技术厅批准,联盟以国家战略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充分凝聚联盟内各成员的力量,共谋发展,以产业龙头为主体,以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创新相结合,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优化镍钴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共同致力于突破镍钴新材料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提升我国镍钴高端材料产业整体水平。
甘肃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科研中试平台